今天是: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彭麗成副教授團隊在《Water Research》發表新成果

發布日期:2025-01-06    點擊:

近日,環境領域權威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一區TOP,IF2023=11.5)刊發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彭麗成副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When Microplastics Meet Microalgae: Unveiling the Dynamic Formation of Aggregates and their Impact on Toxic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該論文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為第一通訊作者單位,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2022級博士生蘇園園為該文唯一第一作者,彭麗成副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刁曉平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還有南丹麥大學的Elvis Genbo Xu教授等。





微塑料(MPs)通常與水環境中的微藻共存,在其相互作用過程中會引起MPs與微藻的異質聚集,并可能影響MPs在水生環境中的遷移。此外,異質聚集可能通過MPs吸附其他污染物而影響其他污染物的命運或改變其水生毒性。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與兩種類型的 MPs(mPS和mPLA)的異質聚集過程及其關鍵驅動機制。此外,我們通過比較微塑料-微藻聚集體與原始MPs對Cu(II)的吸附能力,評估異質聚集對 MPs老化的影響及其對微藻的毒性,分析了微塑料-微藻聚集體的環境影響。研究表明微藻定殖在MPs表面,其可能主要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孔洞填充、親水相互作用和藻類-細菌共生作用形成。由于靜電相互作用、配位、絡合和離子交換,異質聚集導緻微塑料-微藻聚集體比原始MPs更有效的複合Cu(II)。暴露于MPs(原始MPs或老化MPs)或Cu(II)抑制了小球藻的細胞生長,而綜合生物标志物反應(IBR)顯示與原始 MPs相比,老化MPs 對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更明顯,MPs和Cu(II) 共同暴露下對微藻具有拮抗作用,MPs會改變小球藻對Cu(II)的生物利用度。這些發現表明MPs和微藻的異質聚集可能會改變它們的環境歸宿以及與其他污染物的複合毒性。





論文原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4.123008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優青項目)、海南省南海育才項目等基金支持。


近五年,彭麗成副教授負責的“海陸界面過程和資源化利用團隊”圍繞熱區海陸界面新興污染物(如微塑料)的環境行為和生态毒理效應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目前,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論文36篇(含中科院一/二區TOP期刊SCI論文30篇,如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含4篇ESI全球前1%高被引論文,其中3篇同步多次入選ESI全球前0.1%熱點論文),并發表英文專著章節6篇。






撰稿:彭麗成

審核:王旭